6月19日,《上海證券報》07版特別報道刊登對百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葉永明的專訪文章《創新轉型“一二三”》。全文如下:
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是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重點。身處競爭激烈的商業市場,作為上海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主力軍,百聯集團如何抓住機遇謀篇布局?老牌國企如何釋放改革動能?
上海是一座因商而興的城市。作為上海地方商業龍頭國企,百聯集團成立只有21年的歷史,但旗下擁有的老字號商業和眾多資產項目有著百年商業基因。近日,上海證券報記者來到百聯集團調研,百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葉永明分享了百聯深化改革、創新轉型的思考與實踐。
形成“五個全”的綜合優勢
2013年8月,葉永明從上汽集團調任百聯集團。
同年底,上海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成為地方國資國企改革的先行者。
“百聯該發展什么,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和謀劃的。”葉永明說,面對市場的變化,要創造一切有利條件把握機遇,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脫胎換骨轉型。
當時,電商平臺頭部企業已成形。百聯的線下渠道優勢明顯,既占據核心商圈,亦可深入社區,但線上尚未“破冰”。
線上渠道該不該做?現在做來得及嗎?葉永明帶著團隊向多家頭部電商平臺取經。
“在線上,你們沒有機會了。”對方給出勸誡。
“我們不做平臺,但不能放棄自建線上渠道。我們要做全渠道。”葉永明清楚百聯的優勢和短板,下定決心把長板拉長、把短板補上。
基于線下渠道的優勢,百聯選擇了O2O模式。2014年,百聯開始謀劃布局線上渠道,2016年,i百聯全渠道電商平臺上線。
如今,百聯商業零售產業板塊已形成“五個全”的綜合優勢,即:全渠道、全業態、全客群、全品類、全時段。2023年,i百聯平臺商品交易總額75.6億元。截至目前,百聯通數字化會員已突破2000萬。
面對互聯網渠道,傳統商超主體從抵制到適應再到主動擁抱,這是商業零售進化的一個歷程,而渠道的變化只是其中一環。
在葉永明看來,商業零售業態的迭代將不斷提速。以前是5年或10年一個迭代,現在每年都有新變化。再過5到10年,商場會變成什么樣?虛擬與現實相結合,數智化轉型,從購買商品到消費服務體驗,這是必然的趨勢。
“一核三柱”相輔相成
“十四五”以來,百聯著力構建“一核三柱”產業體系。
何為“一核三柱”?葉永明介紹,“一核”為商業零售。零售作為主業是百聯的底色,也是百聯百年基因的由來。要推動創新增長,提質增效,全面數字化轉型。
圍繞“三柱”,聚合金融、資產、投資勢能,夯實商業零售主業發展后勁。商業金融板塊,要提升資金效率,為主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證;商業資產板塊,要提高資產品質,提升價值,助力業態的創新增長;商業投資板塊,要圍繞主業,發展培育創新項目,賦能主業發展。
“‘一核三柱’相輔相成,要進一步加快‘三柱’的融入,深化產融協同,賦能零售核心主業發展。”葉永明認為,“一核三柱”產業體系的構建,不僅提升百聯的經營價值,同時將提升百聯的資本價值與財務價值。
聚焦主業產融協同
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百聯集團的主責主業是當好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排頭兵、商業空間和內容創新發展的先鋒隊、商業網絡托底民生保障的主力軍,打造以“一核三柱”為主業、產融協同為特色的現代商業產業集團。
百聯的目標并不局限于當好一個區域內的商業龍頭。在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對標國際,深化改革,努力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是百聯的發力方向,也是使命擔當。
轉型發展,資金從何而來?百聯產融結合的優勢顯現。
信息就是商機。多年前,葉永明在一次座談會上談到“產融一體化”的概念,百聯“三份現金流”的謀劃由此而來:第一份現金流來自傳統的商業零售,商業零售即買即付的特點,形成了穩定的資金池;第二份現金流來自商業金融板塊,以旗下上海證券的特色證券業務為核心,盤活金融資源,提升百聯集團的凈資產收益率;第三份現金流來自商業資產板塊,聚焦資本化和證券化創新,圍繞自有存量資產盤活實現價值提升。
“深化改革實現高質量增長,不僅要有開放大膽的思維模式、數智創新的商業模式,更要有引領活力的組織模式。”葉永明說,老國企要脫胎換骨,必須抓住機制、人才這兩個關鍵。
沒有好的組織文化,再好的人也留不住。葉永明說,就像一家餐廳,即使菜再好,如果桌子、板凳不干凈,客人就不想坐下來。
“有了機制,接下來,人要改變。人不改變,思想不改變,行為就不會改變。如此一來,轉型從何談起?”葉永明說。
發展方式新,公司治理也要新。
“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做決策。”葉永明介紹,近年來百聯推進的自驅敏捷二級公司市場主體能力建設,就是結合實際充分授權,給二級企業壓強主體責任,讓企業領導者成為自驅敏捷市場主體的建設者和市場能力發展的開拓者。
如今,百聯要實現市場化的機制、契約化的業績目標,也給予人才以市場化的薪酬激勵。百聯下屬企業已100%實施經理層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的二級企業占比達78%,有序實施“七項人才重點工程”,3年累計引進培育各類人才超6700人。
抓住機遇做好必答題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是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上?;谧陨碣Y源稟賦,正加快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百聯把自身的轉型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和城市發展大局。
“推進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是國有企業發揮社會價值的必答題,也是百聯自身發展的重要機遇。”葉永明說。
“十四五”時期,圍繞商業地標、商業模式、商業品牌三個方面,百聯推出一系列參與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重點舉措。對此,葉永明用“一二三”概括了百聯的戰略思路:打造百聯商業服務“第一品牌”、藝術文化“第二舞臺”、消費體驗“第三空間”。
“第一品牌”,即圍繞商業數字化轉型和一刻鐘生活圈建設,以消費者洞察為基礎,“圍繞一群人,去組一盤貨”,完善商品供應鏈建設,打造更多“重點大品類”“爆款大單品”,推進服務提升標準化、便捷化、數智化、品質化。
“第二舞臺”,即為文化產業繁榮,找到可落地的商業創新模式。上海文化氛圍濃厚,人才資源豐富,比如上海音樂學院、戲劇學院的學生,上海滬劇、滑稽劇團等海派文化演藝人員。如果他們缺少演出和展示的舞臺,缺少平臺,可以到百聯來——百聯正在探索將文化、藝術融入商業。
“第三空間”,即挖掘商業空間潛能,百聯通過品牌快閃、主題市集、創意美陳、文藝表演、沉浸式戲劇、藝術展覽、新品發布等形式,打造更有特色的跨界融合多元商業場景體驗。
葉永明介紹,百聯還將聚焦南京路、淮海路、徐家匯商圈重點商業體升級,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地標。此外,百聯主動融入上海“一街一江一河”城市更新,將以重塑“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東路”為起點,深入“外灘第二立面”、蘇河灣等“一江一河”重點區域,注入藝術文創、特色商業、多樣化居住等內容,著力打造“商旅文體展”新地標和彰顯城市文明的高品質商業。
“商業零售這個行業很辛苦。我們抓住機會,深化改革提升,奮力向陽生長。”葉永明感慨,轉型不易,唯有堅持。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劉雪 )